西南交通大学与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行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暨抗震救灾精神研讨会

发布者:夏小童日期:2018-05-08 09:31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凝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进行伟大抗震救灾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值此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了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暨抗震救灾精神研讨会。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延安大学校长张金锁,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遵义师范学院副校长颜永强,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王媛媛,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张志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书记陈井安,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江红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规划评奖办公室主任黄兵,中共汶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舜,都江堰市社科联副主席赵文军,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校党委副书记桂富强,马工程专家、抗震救灾精神研究基地何云庵以及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五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宣传部的负责人,以及学校党委宣传部、文科建设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抗震救灾精神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上,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致辞中向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对我校改革建设发展和学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科建设,给予关心支持的领导、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王顺洪说道,西南交通大学是国内唯一一所先后经历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高校。唐山大地震时,学校的唐山校园被夷为平地,汶川大地震也使学校遭受损失,因此,学校对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一方面组织力量自救,同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坚定奋战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第一线,展现了学校与祖国人民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真情实感,唱响了当代交大人勇担时代重任的交大凯歌。

王顺洪表示,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让抗震救灾精神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采,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仁不让的担当。他希望通过与会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深入挖掘抗震救灾精神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当代价值和它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助推抗震救灾精神研究步入更高境界。学校将和大家一起,组织优势力量,加强抗震救灾精神宣传、深化抗震救灾精神研究、凝练抗震救灾精神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加强大精神力量。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张志怀在致辞中表示,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探讨抗震救灾精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不仅是为了悼念、纪念不幸罹难的者和英勇牺牲者,更是用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他向抗震救灾精神研究基地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工作,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扎实实贯彻到基地开展研究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二,紧紧聚焦新形势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这个命题,紧紧围绕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这个主题,明确着力点、落脚点,发挥好智库作用。第三,希望基地继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规划、凝练研究方向、积聚研究力量、延伸研究领域,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全省同类研究机构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

延安大学校长张金锁在致辞中谈道,抗震救灾精神是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抗震救灾精神在本质上与延安精神一致,在价值上与延安精神相通。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大家共同学习,团结协作、挖掘整理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实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在致辞中介绍了社科中心的相关情况,并表示,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包括抗震救灾精神研究在内的革命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必将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思政课的推进,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坚定。

抗震救灾精神研究基地何云庵教授从“研究基地的初步发展设想”“2017年度主要工作及成绩”“未来的研究计划”三方面作了抗震救灾精神基地年度报告。抗震救灾精神研究基地着重从四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一,史料挖掘整理,包括口述历史的挖掘整理和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字化;二,理论探索,即抗震救灾精神的本质、根源、内容、要素、结构、载体和价值等问题研究。三,口述史研究。四,第四,应用对策研究。2017年,基地承担了四项课题,其中包括四川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料挖掘、整理与应用研究;撰写了两本学术著作《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专辑》《抗震救灾精神研究——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撰写抗震救灾精神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正式发表7篇。

王炳林和王顺洪共同发布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精神研究成果。《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专辑》通过口述访谈这种特殊的记录方式,讲述抗震救灾亲历者和参与者的故事。书籍的鲜明特点是作为平民化的口述叙事方式、“民间故事汇”的题材风格、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书籍分为“不忘初心”“、“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大爱无疆”和“感恩奋进”五个篇章,汇集了基层党员干部、普通群众、部队官兵、医务工作者、人民教师、中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声音。《抗震救灾精神研究——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研究了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发展与主要内容,抗震救灾精神的本质与定位,抗震救灾精神的根源与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