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交天下菁英,通宇内鼎甲”学者论坛马克思主义学院分论坛圆满成功

学生会 发布者:李良军 王飞日期:2018-12-07 18:18  点击数:

12714时,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交天下菁英,通宇内鼎甲”学者论坛马克思主义学院分论坛在犀浦校区X4329室顺利举办。本次分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参加论坛的有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教授、党委书记刘占祥教授,成都理工大学颜军教授、王菁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周建勇教授,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建教授,西南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罗敏、韩锋、杨德霞、刘晓玲、钟勇华、周章领、王迎迎、杨桓、李世敏、李鑫诚、赵晨老师以及博士生代表。论坛由刘占祥书记主持。

刘占祥书记热烈欢迎大家参加此次论坛。他指出,本次论坛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主题,重点研讨新时代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成才的时代环境及其规律,更好地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林伯海院长致辞。他首先对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他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和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历史任务引出举办本次论坛的重要性。同时邀请四位教授为大家作主题发言。

首先,颜军教授提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主体对象,一是受教育对象,二是教育对象,并且介绍了二者的人员构成。接着,他提到了新时代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内生理路和逻辑:姓与信、研与言、见与践。在这之间又有宏观的逻辑结构,他对其中的逻辑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


接着,王菁教授作主题发言。她从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学术研究方法、国家的大力支持、学术同仁的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对本主题进行了解读。首先,她分享了一些学习与工作经验:哲学著作要精读,方法吸收重实践。在学术研究方法方面,她提出了一篇好论文的关键性条件:选题、精心展开、不断修改、相信自己,坚持再坚持。最后,她介绍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学术同仁的交流与合作。

周建勇教授对“新时代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做了三个方面的分析。主要针对中青年的研究和教学。第一是成长的平台,包括平台的交流、学科内部的交流、高校的交流、海外的交流。第二是静下心、沉住气、厚积薄发。第三是把握教学和科研的平衡。最后,他提出希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伟大时代做出贡献。


胡建教授谈了对于如何做好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马信马、在马学马、在马研马、在马言马,在马行马”。“在马信马”,不忘初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马学马”,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马研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在马言马”,照亮别人,引人前行;“在马行马”,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知行合一。

在研讨发言阶段。杨桓老师首先表达了自己想法与感悟:首先要读原著,读经典;其次是研究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最后做出有学术价值的学问。他指出这不仅仅对于我们学术产出是一个好方法,而且也提升了我们教学中的成就感。随后,各位老师和博士生就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提升能力和建立自信、如何学习理论知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传递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刘占祥书记用三个关键词做总结发言:分享,各位老师远道而来,给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奋斗,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感谢,感谢老师和博士生的分享与探讨。

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文字 李良军;摄影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