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让之前车水马龙的街道,如今变得寂静无声。病毒正伸出它的魔爪,恐惧和不安侵蚀着我们的心灵。在数万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的同时,也有一些普通人挺身而出,他们或担任志愿者,或捐款捐物,共同抵抗疫情,贡献着他们自身力量,给我们不尽的温暖和感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迎难而上,逆行而去。在这次全民抗疫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班级和同学主动作为,积极奉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本科生罗田同学也参与到了抗疫志愿服务中,为抗疫做出了他的贡献。我们此次就关于罗田同学的志愿活动为主题展开了采访。
在采访中罗田同学描述到他目前在四川省彭州市濛阳镇蔬香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点做志愿者,他每天工作时间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半,主要负责对往返人员进行检查登记以及宣传劝导,也负责对该村外省返回人员的走访登记工作,以及定时进行的卫生消杀工作,可以说工作是比较辛苦且需要耐心的。截止目前,罗田同学已经工作了六天,他表示后面会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学校具体开学时间来确定后续的工作安排,预计至少还会工作十几天。

在对话中我们了解到罗田同学所在的村是从2月11日开始设立防控点的,12日得知消息后他当天就想办法联系到村支书,表示想去做志愿者,他的想法得到了村委的肯定。13日一早,他便投入到防控点志愿者工作中了。在谈及罗田同学的初衷和参与此次活动的契机时,他说初衷就是想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疫情发生以来,武汉乃至全国疫情形势严峻,他感到既紧张又痛心,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了,十分无力。当得知村里开始具体防控之后,他感觉到自己可以做点什么了。二是因为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和学校学院多次动员、号召广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投入疫情防控中,这给了他很大鼓舞和动力。三是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名毕业生,毕业论文的主题与时代新人相关,他认为时代新人的核心就是责任担当,如果窝着什么都不做,就谈不上言行一致,或者是知行合一。以上几点促使他最终选择成为一位志愿活动工作者,积极抗疫,与祖国共克难关。
采访之余,罗田同学也分享了他在志愿工作中的一些趣事。在他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在防控点做登记时需要出行人员本人下车,拿身份证和通行证一起检查登记,这个动作可能会接触到证件或者发生一些肢体上的接触。一位阿姨由于工作原因每天都需要经过这个防控点,每次下车登记的时候,她都是自己举着自己的证件尽量避免跟工作人员接触,签字的时候也是手上戴着一次性手套,走的时候还主动让工作人员用消毒液给她消毒。第一次见到时罗田觉得很惊讶、有趣,因为每天近八百多人次的通行量,见过配合的也见过不理解的,但这么积极且防护意识高却是少有,看到阿姨这么高的自我防护意识,工作人员都由衷地感到欣慰。

因为卡得比较严,出入人员必须出示身份证和通行证并下车签字,开玩笑说是“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前两天有的群众觉得麻烦,不是很理解,但经过几天的防治宣传,大家都渐渐理解并积极配合工作了。
在采访的最后,他也向我们分享了他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他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最迅速,最广泛,最深入动员所有人投入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面对疫情,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我们的志愿活动是有价值的,我们志愿者是有价值的。
最后感谢罗田同学参与这次采访,支持我们的工作,希望以后有更多同学将参与志愿工作的感悟分享给大家。这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抗疫工作是漫长而艰辛的,我们需要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二)
除了罗田同学,我院2018级黄占秋同学也参与了到他的家乡的抗疫工作中,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在疫情面前展现出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黄占秋同学是马院思政2018-02班的团支书,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来自四川泸州,目前在老家四川省古蔺县椒园镇龙凤村一组当志愿者。黄占秋同学在采访中真切地讲述了他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初衷。在学校学习期间,深受到交大爱国荣校精神的激励和指引,现在疫情十分严重,青年学子就应该冲在前面,他自己又是入党积极分子,更要走在疫情的最前线。他的家人也对他做志愿者的想法表示了支持,让他更有勇气与毅力加入志愿队伍。

但志愿者的工作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容易,龙村的志愿者所做的工作比较混杂。他主要负责入户到村民家中宣讲当前的疫情形势,提醒村名在家中做好防疫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时他也会去路口执勤,对本村进出人员和外来人口进行核查登记。随着最近加入志愿者队伍中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工作也相对要轻松一些。
当我们谈到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他思绪飘远,慢慢回忆起来。村里有一些人比较固执,并不配合他们的工作。刚去当志愿者的时候,疫情不是很严重,同时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人比较多,大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他去农户家里,告诉他们不要出去乱走,尽量待在家里,遭到个别村名的极力反对,说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在劝说沟通了很久后,他们才勉强答应,但是最后他们还是偷偷出门了。虽然碰了壁,但是黄占秋还是仍然坚持了下来,也收获了许多。
幸运的是,在村委会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理解和配合,龙村没有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目前无人感染,大家都是平安的。黄占秋告诉我们,也在这次志愿服务中,他得到了锻炼,性格也被磨练的更有耐心,更坚毅。他坚定地表示面对灾难时,我们要凝聚各方力量,每一个人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但也能聚沙成塔。

最后他想对在疫情前线的朋友说,“我们要相信党和政府还有全国人民,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共抗疫情,我们的行动是有作用的。向抗‘疫’在前线的朋友们致敬!”
很感谢黄占秋同学愿意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从他恳切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他一颗热忱之心以及努力付出不求回报的可贵精神。他是在校大学生,也是默默无闻的抗“疫”志愿者。世上没有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我们感激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着被病毒侵害的每一个夜晚。凝聚着点点微光,可以打破黑夜,重现黎明。志愿者加油,武汉加油,我们与你们同在!
(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除了志愿者们,我院还有这样一群热心团结的同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作为先进班集体,向武汉新型病毒防控专项基金捐款1000元,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传递了温暖的正能量。对此我们采访了此次募捐活动的负责人,2018级思政1班的团支书龚禹竹同学,获悉捐款的具体情况。
近一个月来,疫情前线的报道和严峻的防控形势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看到武汉重点疫区不断有新的病例增加,每个人心里都感到很难受。作为班级团支书,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龚禹竹同学想带头组织班级同学为武汉人民做点什么。“我们班作为‘先进班集体’,应该起到引领和带头的作用,通过以班级的名义捐款体现集体的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没有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虽然不能贡献人力物力,但还是想尽一些微薄之力助武汉渡过难关。”
接着龚禹竹同学向记者介绍了捐款过程。她首先提议用班级的奖金、以班级名义进行捐款,和班长沟通后,在班级群里开展抗疫主题线上团课,并征集大家对捐款的意见,得到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支持。在捐款过程中,龚禹竹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对武汉人民和抗疫工作的关心和祝福,这也正印证了一个“先进班集体”的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征得大家同意后,龚禹竹便开始寻找捐款平台和渠道。这个过程的确是有些困难,因为接受捐赠的相关平台有很多,经过一番比较和考量后,他们最终选择了能够追踪款项用途的“公益宝”平台,捐款给了“武汉市慈善总会”。因为是正规的线上捐款平台,并且捐赠者能够得到后续款项用途的反馈,因此同学们对捐款的后续使用还是很放心的。龚禹竹说,她作为负责人主要就是发出提议、征得同学的意见和建议、选择合适平台和渠道捐款、将后续款项用途及时向同学们反馈。
捐款成功后,龚禹竹同学将电子版证书发在班级群内,同学们都表示“很赞”,也有的同学将捐款证书发至朋友圈,看得出来大家还是非常认可以班级名义捐款,也感到很光荣。班内湖北籍同学对大家的暖心鼓励和帮助也表示十分感谢。

他们在开展“科学防疫,担当有我”线上主题团课时,设置了一个“我想对你说”的环节,班内同学们踊跃发言,纷纷表达想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武汉人民等说的话。龚禹竹同学说到:在这场抗疫“攻坚战”中,你们并没有孤军奋战,全国人民一直都在守护着你们,我们一起共渡难关!也感谢无数个挺身而出的工作者日夜奉献,相信凛冬过后春天必定会到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非常感谢龚禹竹同学接受此次采访,“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萤火一般,也可在黑暗里发一点光,而不必等候炬火。”18级思政1班全体同学为武汉捐款,虽是绵薄之力,但这份来自集体的光热温暖了你我,充盈了希望。不管我们身处何方,以何种形式,都希望大家能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发一分光。我们相信,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定会照亮黑暗,驱走寒冷,迎来2020年真正的春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文|林泳君 韩坤 廖培岚
图|罗田 黄占秋 龚禹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