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系与血脉所在,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丰富内蕴为凝聚力量、坚定信心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彰显出显著优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抗疫奠定深厚的民族底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长达五千多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底色和支撑中华儿女一代代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仁爱”“兼善”“和合”等思想,充满“居安思危”“否极泰来”的辩证智慧,“与时偕行”“穷则思变”“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具有“坚韧刚毅”“临危不惧”的意志品质,承载着“天下为公”“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形成了“扶危济困”“团结统一”“集体至上”的优良传统。这些作为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密码,深刻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品格,从深层次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撑作用,助力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短时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经磨难和重大灾难中,总能激发大爱无疆的精神力量。处于疫情重灾区的武汉即便被封城却非孤城,湖北其它地市在艰苦抗疫中也非孤军奋战,各路解放军、各地援鄂医疗队援驰武汉和其它各地市,他们发出“不胜不归”的铮铮誓言,连续作战,与死神作殊死较量;各地捐助的医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善款从全国各地纷纷向湖北汇聚,海内外中外儿女心系疫区,与湖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广大科研工作者联合攻关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与时间赛跑,不断刷新成果创新纪录;企业的员工加班加点生产急需的医疗和防控物资,在后方默默支持全国抗疫工作;在党中央的科学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闻令而动,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干部守土尽责,勇于担当;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和社区牢固筑起疫情防控堡垒;各企业、科研单位准确识变,善于从危机和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化危为机,以不同方式支援全国抗疫活动。在疫情其它地区,无论是社区邻里,还是单位同事,彼此温情相待,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整个社会在互相关爱与支持中凝聚起共同战疫的人间大爱。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为这场战疫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奠定了鲜亮的民族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伟大的战疫中得到淬炼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革命文化凝聚团结战疫的磅礴力量
革命文化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牺牲奉献、革新创造的伟大精神与品质,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集中体现。它在感召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改造社会,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孕育红船精神以来,党在革命斗争中先后又淬炼出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在一代一代传承和发扬中,把中国共产党锻造成团结、坚强、先进的革命性政党,培养出一批批忠于党和人民、敢于斗争、乐于奉献的先进分子。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在决战疫情的斗争中得到充分传承和发扬。党中央快速反应,有力指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听从安排,严格落实联防联控举措,全党上下齐心、步调一致,团结战疫,革命时期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在抗疫中一如既往地得到发挥;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以忠诚担当诠释初心与使命;广大共产党员主动请缨,勇敢逆行,他们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忧的是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心里装的是他人和国家,尽显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党员医务人员拼搏奋战,忘我工作,有的为了节省时间和防疫服,长达12多个小时不吃不喝,连轴工作,也有护理团队连续工作35天、多次拒绝“换防”,直到下达“强制休息令”才被迫按下“暂停键”。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与品质在众多批医务人员身上得到一脉相承。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以昂扬的斗志与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乐于奉献的光辉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品格,将各行业、各方面的力量感召、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形成了全国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团结战疫的强大合力,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疫胜利的勇气与信心。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抗疫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融合,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思想道德、文明素养与精神面貌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这些正是新时代有效应对重大挑战、解决重大矛盾所依托的有利社会资源和文化条件。
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这场战疫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为决胜抗疫战凝聚人心、提振精神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指挥,及时提出的疫情防控总要求,确立的首要价值原则,因时应势调整和完善的防控策略,从根本上为抗疫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下,新时代公民具备了应有的道德水准和科学素养。各地新冠肺炎康复者主动捐献血浆,什邡一菜农带头无偿捐赠10万斤蔬菜,随后什邡人民也纷纷加入支援武汉的行列,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将爱永续传递;防疫期间有酒店免费为民警提供休息场所,也有私人房东和众多公司为租客减免租金,整个社会洋溢着友爱和睦、催人奋进的氛围。广大青少年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一大批“80后”、“90后”,甚至还有“95后”,或是参加援鄂医务人员,或是青年干警,或是社区志愿者,他们听从党的指挥与号召,用爱国和奋斗书写最美青春,以一股清流激扬起共同战疫的精神士气。社会公众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对待各种有关疫情的谣言,人们相信科学,坚持科学抗疫,善的、正义的故事在网络平台得到争相转载和传播,疫情期间各种正能量充盈着舆论场。病毒无国界,中国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态度,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全球抗疫合作,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开放、合作、共赢与文明的价值观念引领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抗疫中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此次疫情大考中彰显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值得所有中华儿女为之骄傲与自信,是我们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
(执笔人:康厚德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罗婷婷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5513fa281d914fd38cfc5ee20ea1a4bf?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