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不止是一场相遇,也不应止步于课堂。好的思政课教师一定是因材施教,愿意倾听学生心声的。6月24日,应土木道铁二班同学邀请,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土木学院,与一百多位土木学子面对面,开展教与学的坦诚对话。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研究生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四川省名师工作室——“谢瑜”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谢瑜副院长主持。活动伊始,研究生思政课教研部李世敏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教研部和研究生思政课教师的基本情况。接着是土木学院同学们畅谈经历过的“好”的思政课和“不好”的思政课及其评价标准。不少同学以研究生思政课教师为例,分享听课感受,点评了老师们的教学特点。老师们也受益匪浅。
再接着是师生的角色互换。老师们虚心当起了学生,纷纷抛出自己的教学困惑,向同学们寻求答案。章娟老师询问了同学们对研究生思政课和本科生思政课教学差异性和课堂参与机制的看法。李世敏老师倾听了同学们对教学实践环节的建议和意见。刘莹老师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思政课教学的不容易。景星维老师与同学们探讨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难易程度的拿捏。覃世艳老师向同学们请教了数字赋能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好办法。
活动最后,谢瑜副院长深情呼唤同学们多多参与课堂活动,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老师一个机会,珍惜在校学习时间,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本次师生对话既是一次角色互换的对话,也是一次开诚布公的对话,还是一次友好平等的对话,更是一次旨在解决问题的对话。对话不回避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痛点、堵点、难点,既面向学生们的困惑,也面向老师们的困惑。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内容:研究生思政课如何建设得更好?学生们如何有更多收获?考核方式能否更灵活?课堂点名是否必须?课堂管控是否必要?学生心中好的思政课老师是什么样子的?老师们对学生们有怎样的课堂参与期待?这是一次师生双向奔赴的面对面活动,既达到了同学们的预期效果,也回应了老师们的不少困惑。
研究生思政课教研部将陆续走进其他学院,回应学生关切,促进研究生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供稿:覃世艳
审核:谢瑜、门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