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提升教学内容鲜活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举行系列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罗敏日期:2020-12-09 10:05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大学思政课中最抽象、与学生最有距离感的课程,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还要联系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要上好更不容易。“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为此,2020年秋季学期,马原教研室加大教学研究力度,开展了一系列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以教材为基本框架,研讨了“真理和价值——一个都不能少”、“文化的魅力”、“真理的本性”、“生活与辩证法”、“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乌合之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10多个专题。老师们分工负责,又集思广益,努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教学内容鲜活度。

1.情。精准研判学生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当今大学生不太喜欢离直接经验较远的巍楼巨厦,对抽象学理没有“消费欲望”。所以,教研室集体备课首先备学生基本情况。教研室老师们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知识储备、专业方向、兴趣爱好、课程预期等,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生活化、学术化两种不同目标导向的教学形式。

2.新。教学内容新。老师们敢于触碰新问题、关注新现象、剖析新思想。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问题、基因编辑问题、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的“退”与中国的“进”的问题、十九五《建议》等都被纳入备课活动中,挖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教学形式新。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积极商讨如何灵活运动多种教学平台。老师们研讨方案,努力将沉闷、深奥的经典阅读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推动碎片时间“听”与整块时间“读”、线上“看”与线下“论”相联结,促进耳朵“听”、手头“动”、脚上“行”充分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投入的积极性,推动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3.深。以理论探讨带动教学内容深化。有深度的教学才是珍贵的教学。要把“原理”课建设为大学“金课”,不应简单地以欢乐等非理性层面为导向,而需要教师通过深厚的学理挖掘,培养学生深刻的反思能力、深挚的爱国热情。老师们各展所长,对教学的难点问题深入挖掘。如,从社会主义运动500年历史看中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实践的三重奏、走进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等。以学术会议传达培养深厚理论功底。老师们将学术会议展现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课程结构相融合,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透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国外马克思主义辨析”等主题,促使大家在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高境界、科学方法上下功夫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