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镜湖

发布者:魏敏日期:2022-10-03 10:20  点击数:

伍镜湖(1884-1974),字澄波,广东台山人1915年,应邀来我校任教,从此终身在我校任教。伍镜湖长期担任铁道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是讲授铁道工程专业课的第一位中国籍教授。

1908 年,伍镜湖考入美国纽约州伦塞勒工科大学,1912 年毕业,获土木工程师学位。1913 年,回国投身于中国铁路事业,先后参加了川汉铁路、京绥铁路建设。来我校后除授课之外,曾任土木系系主任、教务主任、代理院长等职。1952 年,改任研究教授,1955 年退休,1974 年 8月病逝于唐山,享年 90岁。

伍镜湖教授毕生从事铁路工程教育,开拓并充实了铁路工程学科的内容,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他非常重视把新技术、新理论吸收到教学中去,非常注重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认为,测量、绘图、计算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培养与指导,我校学生在学校就锻炼了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承担实际工作并做出成绩。

育人故事:

“六十年以校为家,安危不移,一生律己严,课业勤,治学谨。

三千里经湘历贵,风雨共济,长忆梅林秀,漓江碧,黔山青。

——茅以升先生在伍镜湖教授追悼会上送的挽联


伍镜湖(左1)指导我校1929届土木系大四学生在北京西山进行测量实习

伍镜湖(左7)与我校1935届毕业生合影

伍镜湖指导铁路测量实习时非常认真,对学生、对自己都严格要求。伍镜湖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实践及教学经验,能迅速看出各生操作中不够完善而需改进之处,并能选择适当时机对学校进行教导。伍镜湖坚持对现场每一个小组都进行认真细致的指导,因而不辞劳累、终日往来于各小组之间,随时结合具体情况,或纠正学生的操作,或是讲解某些学生应注意的要点。学生经过课堂教学后尚未很好掌握的内容,往往在听到伍在实习期间的教导后得以掌握并加深了理解,在另外一方面,伍镜湖认真负责、严格要求的作风,通过实习期间与学生的接触也对学生其潜移默化的作用。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伍镜湖跟随学校迁移过程中遇日军飞机轰炸,学校的图书、档案和同学的行李就此丧失殆尽,此时正值冬天天气寒冷,伍镜湖提出预支他个人的薪金为丧失行李的困难的同学添置衣被。在平越复课期间,因地处山城交通不便,学校招生变得困难。伍镜湖与往年经手招生的人讨论后,提出申请入学而于到校后进行甄别测验的办法,在报教育部获准由1941年起试行。这种申请入学办法试行成功,学校在平越的那几年通过申请方式入我校的好学生相当多。

1939年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有一次毕业班同学聚会时,伍教诲学生说:“中国需要很多专家,你们要有志气,离校后争取早日成为专家,为国效力。遇到重大技术问题时专家应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轻易让步。须知不坚持正确意见往往导致工程蒙受重大损失,这时在位的专家都有责任。你们要记住:自己既然在位,就有责任;为了不使工作蒙受损失,你们要坚持正确的意见。无法坚持正确意见时宁可辞职,这才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场学生终身铭记伍的教诲。

伍镜湖很注意维持学校在教务方面的规章等传统。他教的课考试判分相当严,在形成本校严格认真的风气方面,伍有不小功劳。1933年日军侵入冀东,学校被迫南迁上海上课。因此应届毕业班学生一般都在上海通过考试后毕业离校。惟独江大源同学前一年因病未能参加水文测验实习的全过程而中途就医,缺少这项成绩。江已在上海通过了所有各课的考试,但伍镜湖仍要求江随下一班同学去塘沽补做这项成绩并签字通知注册组。此后江才拿到毕业证书。1938年秋学生武可久、池际咸二人因参加抗日战争而延误了到杨家滩新校址复学的时间,学校考虑到情况特殊,特准他们在自修补课后参加毕业考试。结果他们二人各课成绩几全及格,惟独铁路号志课考试成绩不到40分。由于学校传统规定时:期末考试成绩不足40分者不得补考,必须重修该课,伍镜湖就不同意再给他们二人补考机会,于是武、池二人直到193911月才在贵州平越毕业离校。

前院长茅以升敬献给伍的挽联是:

六十年以校为家,安危不移,一生律己严,课业勤,治学谨。

三千里经湘历贵,风雨共济,长忆梅林秀,漓江碧,黔山青。

这挽联概括了伍镜湖爱国爱校、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境界,以及他随迁校大队有杨家滩内迁至平越途中和学生们风雨同舟的生活历程。


参考文献:

[1] 杨树彦.竢实杨华 桃李春风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风采录(第二卷)[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