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猷

发布者:魏敏日期:2022-10-03 06:10  点击数:

曹建猷(1917-1997),男,湖南长沙人,中国铁路电气化的奠基人,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9月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51年毅然回国,到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任教。在他的主持下,“电气运输”发展为“电力机车”及“电力铁道供电”两个专业,奠定了中国铁道电气化教育的基础,为中国铁道电气化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骨干和专家。

他长期致力于铁道电气化的研究开发。作为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25kV单相工频交流制的主要决策论证者,对确定我国电气化铁道供电制度及电气化铁道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53至1975年,一直致力于中国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实践。1953年11月,铁道部决定发展我国的电气化铁路,首先在宝成铁路宝鸡—凤州段采用电力牵引,开始宝凤段的电气化设计。曹建猷经过研究提出25kV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制最优越。铁道部采纳了他的意见,最终决定将25kV工频单相交流制列为国家标准,宝凤段也重新设计。改造后的电气化铁路功率大、拉得多、速度快、污染小,在中国铁路运输中显出巨大的威力,成为中国铁路牵引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后,在理论上对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理论作工具,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套有富有特色的计算和设计方法,为我国铁道电气化供电系统理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1988年6月12日,曹建猷经过一年的预备期之后,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97年9月19日,曹建猷院士逝世。

曹建猷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1985)

曹建猷在工作(1981)

协同故事:

一辆三轮车,两位真国士,携手打造国际一流实验室——曹建猷、沈志云



曹建猷晚年照片(1995年)

1973年,在书桌前的曹建猷

沈志云骑着三轮车和曹建猷参观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同是科学家精神的显著标识,是中国科学界的优良传统,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时代需求1952年,曹建猷担任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电机系主任,团结带领一批教师齐心协力,艰苦创业,为办好电机系奠定了重要基础。1956年,他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制定我国科技发展12年远景规划工作,与我国著名科技专家们共同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制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蓝图。1984年,国家为了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在有关大学和研究所中,依托原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启动第二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学校接到通知后,决定由机械系和电气工程系联合申报,时任西南交通大学校副校长的曹建猷负责组织,刚从伦敦南岸大学完成讲学归国的沈志云负责申报,最终经过全组人员7年的大力协作1995年11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了验收。1996年5月13日,沈志云骑着三轮车到曹建猷家里向他汇报喜讯,并邀请他去实验室参观。曹建猷欣然同意并表示马上就去。此时,曹建猷已年近80岁,身体状况不太好。沈志云说,有两个办法:一是请校办派汽车送去,二是坐他的三轮车去。沈志云的三轮车是他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有些破旧,但曹建猷却开心地说:“当然是坐你的车嘛!”可以说,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最初的设想,到申报成功,再到完成建设,都离不开曹建猷、沈志云及工作组的大力协同和共同努力。

育人故事:

“曹建猷先生的一生,是勇于担当,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鞠躬尽瘁的一生。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评语


曹建猷(右一)在唐山工学院与苏联专家合影

曹建猷(右)与苏联专家讨论学术问题(1957

育人是科学家的伟大实践,也是科学家精神核心意涵的重要成分。纵观曹建猷院士一生,他自始至终都在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1952年,曹建猷担任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电机系系主任。他认识到我国铁道电气化事业必将发展,便就着手创办了这方面的专业。当时我国还没有任何干线电气化铁路,也从来没有人办过这方面的专业,时任院长的顾稀问:“你看,何时可以招生?”他说:“今年就招!”于是,在师资和没备等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曹建猷以身作则,边学边教,1956年就培养出了第一届毕业生,他们正好赶上我国第一条铁路电气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我国铁路电气化的开路先锋和后来的技术骨干及领导。1959年起,为适应我国铁道电气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他亲自主持“电气运输”专业建设,奠定了我国铁道电气化教育的基础,几十年来,为我国铁道电气比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骨干和专家。文革结束后,曹建猷继续担任电机系主任,在大好形势的鼓舞下,他精神振奋,干劲倍增,继续在教学第一线讲课、编教材、搞教学改革,在他的主持下原有专业都得到了新的发展。1978年,年过花甲的他还在为学习计算机专业的重办日夜操劳,亲自率领三位骨干教师在全国各地进行计算机专业调查,认真研究和确定计算机专业方向,及时再度办起了计算机专业。1979年,学校招收了第一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7名,他亲自走上教学第一线,带头开新课,为研究生及本科生讲过“算法分析与设计”、“离散数学”、“应用代数”、“结构化程序设计”、“编译原理”等课程,还编著了《离散数学》。在他的努力下,计算机学科建设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83年就成为我国第一批有权授予“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的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计算机应用人才。此外,曹建猷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对青年教师的实验技能,他一贯严格要求,常以老交大严谨治学事例引导青年教师,对他们在学术上的新见解和新思想,他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指导,并尽量创造条件,使其尽快成功。当看他们获得成就时,曹建猷却如获珍宝,喜形于色。1988年学校力学青年在全国力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高兴地写道:“学校今年喜讯多,新校址启用,七名青年人在全国力学竞赛中获奖。”


参考文献:

[1] 沈志云、曹建猷院士携手建设国际一流实验室 一辆三轮车,两位真国士[EB/OL].https://www.163.com/dy/article/H46H809V0537QNFN.html

[2]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编译室编.竢实杨华 桃李春风 西南(唐山)交通大学校友风采录(第一卷)[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