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元勋——姚桐斌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 发布者:姚炳华日期:2022-08-23 18:00  点击数:

姚桐斌生于1922年9月6日,江苏省无锡县黄土塘人。幼时家境贫寒,生活拮据。“我要上学”的声声呼唤,感动了父亲的心,小学毕业后,他考取了无锡县中学。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姚桐斌无法继续上学,在老家乡下摆小摊挣钱。姚桐斌一心想读书,1938年拿着摆摊的盈余的本利,只身到上海成康中学读高中。由于家中没有任何接济,姚桐斌无法交住宿费,只好住宿在教室里,买不起课本,就向同学借来抄写。此时,上海己被日军占领,由于不堪日军的奴化教育,他约了四位同学偷越日军封锁线,逃往内地求学,但在途中不幸染病,不得不病滞江西。1939年江西吉安国立13中宣告成立,姚桐斌以优异成绩考取该校。1941年,姚桐斌以江西省会考全省个人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

1941年8月,姚桐斌参加了5所大学的考试,结果全被录取,出于对矿冶专业的酷爱,他选择了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就读(此校后迁贵州省平越县)。在校期间,他勤工俭学,每天早晨为学校分发信件,每晚为一名高中生辅导一小时物理,自己挣钱维持生活。唐山交大教授讲课一律用英文,姚桐斌坚持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到室外朗读英语,晚上他总是一手抱一大叠书,一手提一盏油灯,独自一人去用功,一直到深夜才就寝,不管严寒酷暑,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他总是争分夺秒,来增长自己的知识,为了日后报效祖国,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他总是努力攀登在前面,1945年8月,以全班总评成绩第一名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此时,姚桐斌已认定了一个目标,他要报考公费留学,将来能以科学技术来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更加日夜刻苦学习,1946年姚桐斌以无可争辩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他看中了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的伯明翰大学,在工业冶金系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12月,姚桐斌以优秀论文获工业冶金博士学位。1952年1月又到伦敦帝国科技学院继续深造,1953年12月,又获第二个博士学位,对于这两个学位,他深有体会地说:“来到英国后,更感到我国贫穷落后,我想多学一些科技知识奉献给祖国。”

1952年姚桐斌获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1953年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学博士学位

在英国留学期间,他时刻想念祖国,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他组织了进步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当选为常务委员。又参加了“中国留英学生总会”,担任过总务干事、秘书、主席等职。此后姚桐斌同留学生中的积极分子经常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以及马列主义著作,从而坚定了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奠定了他将终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决心。

新中国宣告成立后,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成就使姚桐斌感到激动不已,他背着背包,到英国各地宣传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他跑遍了英伦三岛,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红色信使”。姚桐斌的爱国活动,引起了当时敌视新中国的英国政府的不满,把他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限期离境。1953年6月,姚桐斌受当时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皮沃斯基之邀,去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工作,任研究员兼助理教授。姚桐斌在德国期间,科研成果突出,好几个国家的大学聘请他去讲学,但他都婉言谢绝,他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决心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报效祖国。当时的姚桐斌不但己学有所成,成为了一名冶金专家,而且在党的教育下,1956年8月,在瑞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姚桐斌在国外已是享有盛誉的冶金专家,回国后领导703所,这样一位归国高级专家却能和所内的科技人员同甘共苦,毫无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实属不易。

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有次去吉林碳素厂检查工作,招待所食堂给他加了一小盘炒鸡蛋,他都要让大家一起吃。所里有位大龄青年,准备在北京结婚,但没有房子,姚桐斌主动提出腾出自己的一间房子给他们结婚用,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他待人真诚,有亲切感,所内科技人员到他家中讨论工作,他总是热情接待,热情迎送。1962年有次出差到上海,按姚桐斌的待遇可住高级房间,在特灶就餐,可他和同行人员一起住进普通房间,在大食堂吃饭。

岂料这样一位政治思想好、学术水平高、人格完善的可敬可爱的功勋科学家,在“文革”期间竟然蒙不白之冤,遭迫害致死。

在“文革”最乱时期,他念念不忘的还是祖国的航天事业,他还是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就在他遇难的前两天,1968年6月6日,他带领一、三室主任和科技处一名技术人员去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我国发展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发展和计划工作会议,在会上他作了发言,并接下了难熔金属及其抗氧化涂层和高温隔热材料等多项重大研制任务。回703所后,姚桐斌立即向各有关部门传达会议精神并布置任务,6月7日、8日两天,他照常到办公室上班,6月8日清晨,如每天那样骑着自行车上班,有人劝他武斗形势严重,不要去上班了,他却说:“越是环境条件差,越要坚持工作岗位,努力工作。”他放不下的是航天情。上午,他批完了一个技术报告,刚回到家吃饭,可是,谁也没有料到,万恶不赦的歹徒竟然在8日中午夺走了姚桐斌宝贵的生命。

可敬的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啊!你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了一生,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祖国和人民是永远忘不了你的。1978年3月,经中共中央批准,追认姚桐斌为革命烈士,并于3月18日在八宝山公墓举行了追悼大会。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0年9月15日,703所为他树立了一尊两米高的塑像,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为姚桐斌塑像题词,称他为“我国航天材料工艺奠基者”,钱学森为揭幕仪式也题了词:“鞠躬尽瘁为航天,德昭日月感后人”。

姚桐斌的不幸牺牲,是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重大损失,但在他身上凸显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却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姚桐斌烈士将与天地共存,同日月齐光,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系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人物研究第三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