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金秋十月,适逢二十大,十分荣幸可以来到我校机车博物园参观“精神引领,强国有我”科学家精神教育主题展。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在入校前就已经初步了解到了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等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无数科学家隐姓埋名、心系祖国。“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获重修,立此誓言,以待将来”,1937年为不让日军占用钱塘江大桥,茅以升毅然决然将自己修建的大桥炸毁。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将其修复。如此壮观的大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时,在深深爱国情的推动下,成为荒芜,但却为抗日胜利增添力量。
“两弹一星”元勋吴自良院士在晚年回忆一生,将自己比作“链条人”,被“挂”上了多项任务。他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不知劳累的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他曾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他积极创新、自力更生,带领团队研制出原子弹核心部件,为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做出贡献。他们的爱国精神令我感动,那舍弃小我、为祖国大我而奋斗终身的事迹使我热泪盈眶。
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无数科学家雄心未灭、敢于创新。余畯南院士努力探索,将一生奉献于建筑事业。“建筑为人而不是物”,他创新性的提出节省用料的方式原则,打击了华而不实的创作思潮,创作出了一个个牵动潮流的巨作。他在建筑风格和艺术上不断创新,坚持为“人”而设计,不应以哗众取宠作为创作目的,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众多科学家与余畯南院士一样坚持守正创新,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踏实为道,不断开拓创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数科学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清如院士一生与煤相伴,是中国矿物加工工程学科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他潜心科研,不顾寂寞,埋头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发展。陈院士不顾自身病情,积极投身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为祖国,为人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是我最大的幸福”这是陈院士曾说过的一句话,这也无疑概括了他的一生。我在展中认真看了许多科学家们的事迹,他们刻苦钻研,舍己为国的精神让我敬佩。他们在无数阻难中砥砺前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隐姓埋名,他们甘于奉献、不惧困难。
无数科学家与科技工作者,他们不仅有爱国、创新、奉献的精神,更内存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更具有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更饱含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观展中,虽然看到的是无法移动的图片与文字,但浓缩在这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语句之中的“一生只为兴中业”的浩然正气将一直伴随着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今日的我们踏入大学校园,肩负历史赋予的新重任,应将自身所学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必将秉持交大校训与学校精神,脚踏实地做好分内之事,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愿将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信念奉献一生。怀有科学家之精神,以萤烛之火,增辉中华煌煌日月!
作者:刘瑾仪 指导老师:鲍珊萍 班级:法学2022-01班 学号:2022116541